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丨戈壁深处有个“家”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西车辆段准东运用车间位于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滩上,车间组织职工植树种菜,为职工打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搭建成长平台,让职工切身感受到——
戈壁深处有个“家”
炽热的风吹过准噶尔盆地广袤的戈壁,也吹着马嘉欣黑黝黝的脸庞。“刚上班的第二天,去食堂吃饭,桌子上摆了一大碗长寿面,还有好多菜,大伙一起喊生日快乐。”回忆起去年过生日的场景,马嘉欣依旧满脸的幸福感,“工长拉着我坐下的时候我还是懵的,原来是给我过生日。”8月5日,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西车辆段准东运用车间检车间休室里,一群年轻人分享着他们的故事。

图为车间组织职工进行拔河比赛。通讯员:岳胜元/摄
去年秋天,马嘉欣来到准东站时,放眼望去,除了铁轨延伸向天际,只有几株枯黄的骆驼刺在戈壁滩上摇曳。“心里酸酸的。”他说,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荒漠。
“现场作业人员有132人,70%是这3年新分来的青工,平均年龄25岁,80%是从内地省市来的,包括河南、湖北、贵州等地。”准东运用车间副主任赵勇说。
种下第一片绿
走进处在戈壁中的准东运用车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瓜果飘香、鸡羊成群……这美景让人眼前一亮。“在段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小家园越来越美了。”赵勇满脸喜悦地说,这也是职工们合力建造的成果。
“在戈壁上种树真是难上加难。”车间主任张冰说,一铁锹下去能溅起火星,把碎石头里面仅有的一点点土筛出来,再到处去挖土,种的树成活率不高,反反复复好几年才种活了这些树。这里夏季地表温度能超过60℃,冬季最冷时能达到-45℃,种植养殖困难极大,但鬓角已经发白的张冰认准了一件事:有了绿色,人心才能扎下根。

图为职工展示在车间院内种植的蔬菜苗。通讯员:岳胜元/摄
“每年开春,我们都组织职工植树种菜,所以年轻人很爱惜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们都知道这里的绿色来之不易。”这两年开春之时,张冰都会自掏腰包买来一大群小鸡,让职工们切身感受“家”的温馨。
“戈壁上的春天来得晚了点,但终究是来了。”当第一片新叶在枝头展开时,车间日勤工长岳胜元拍了张车间院内小草泛绿的照片发朋友圈。“我们的院子绿了。”“我们院子里的花开了。”“主任买来的鸡仔太可爱啦!”岳胜元打开手机说,”你看年轻人发的朋友圈,大伙太爱这个‘家’了,有一点点希望和收获都要在朋友圈炫耀一番。”
暖心又暖胃
“今天午餐准备的辣子鸡,是咱们自己养的鸡、自己种的辣子做出来的。”赵勇把这个消息带给现场作业的小伙子们时,大家高兴坏了。车间收获的第一批西红柿有人吃得眼圈发红。“这味道,像我妈种的。”家在湖南的货车检车员邓炎祥说。
“这是所有职工的生日表。”赵勇从车间食堂后堂拿出来几页纸说,食堂厨师每天都要查看当天有没有人过生日。因为车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会在职工生日当天送上一碗长寿面和食堂烤制的蛋糕,还有车间干部职工浓浓的祝福。
“青菜炒虾仁、清蒸鳕鱼、牛肉炒辣子、清炒油麦菜。”走进宽敞明亮的职工食堂,赵勇指着不锈钢方盘里的菜肴说,都是免费的自助餐,还有水果、酸奶、紫菜蛋花汤,不但要让职工吃饱,还要吃好。
“车间有很多从内地省市来的年轻人,在了解到他们不喜欢吃羊肉后,我们征求大家意见,及时调整了餐品供应。”车间党支部书记夏满强说,暑期开始后,车间就组织人力每天给现场作业的职工送去西瓜、饮料、纯净水,食堂还有冰镇好的绿豆汤。到了冬季,食堂每天晚上会给现场作业职工送去鸡汤、牛肉等午夜餐,既暖心又暖胃。
搭建成长的桥梁
上班两年多,23岁的郑浩琦就当上了预备工长。“操心的事情多,检车时间卡控、人身安全、故障处理样样都得管,很锻炼人。”郑浩琦说,他管理的班组职工岁数都比他大,但都很支持他的工作。
“我们把那些积极肯干的业务尖子选拔到工班长的岗位上去锻炼,为他们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和桥梁。”夏满强说,近几年,车间已有4名职工走上管理岗位。
“能让职工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可期。”深有体会的岳胜元从班组工长被选拔到车间日勤工长岗位,还兼任车间团总支书记,了解职工的想法,鼓励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信心,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干,学好业务,车间就会为你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
车间年龄最小的货车检车员马嘉欣就是典型,因为工作认真负责,积极钻研业务,工作仅半年就被选拔成了组长。“不管你的资历高低,只要你出彩,车间就会给你搭好成长的桥梁。”夏满强说,车间给每位职工建立了职业生涯的“成长树”,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到自我提升规划,督促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每次搞技能培训,大伙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岳胜元说,现在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能,交流车辆故障的处理方法。
“除了打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车间还组建了活动室、阅读室,经常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夏满强说,职工们都说,休息的时候都不想离开这个温暖的“家”。 

相关产品

评论